新学期开学,学生从假期的松弛感切换到学习节奏,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和情绪波动,这份心理调适指南帮你平稳过渡,快速进入校园生活。
一、和假期后遗症和解
回学校是不是总犯困?对着书本走神?这些真不是不自律,从松弛模式切换到校园模式,身体和大脑也需要缓冲带,就像久坐后起身也需要缓一缓。开学前三天不用让自己高强度的学习,先每天比假期早睡一小时,睡之前少刷短视频,让眼睛和大脑慢慢适应“校园节奏”。
二、给生活“定个小框架”,用“秩序感”对抗茫然
假期里面可能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时间安排,突然面对固定的课表、社团任务,很容易因“事情太多”陷入慌乱,这时候给生活搭个小框架,将生活捋顺。做个极简计划,不用列满一页纸的每日任务,试试每天睡前5分钟,写下明天必须做的3件事,完成一件划掉一件,看着清单变空,心里的“慌”会少一大半。
三、给心灵“留块空地”:别让“焦虑”占满时间
每天留10分钟“放空时间”,不用做任何“有意义”的事,可以趴在桌子上看窗外的云,听一首喜欢的歌,甚至只是发呆,这十分钟不是浪费时间,是让大脑“喘口气”,才能更专注应对后面的事。
四、别被别人的进度“束缚”
有人开学喜欢泡在图书馆,有人喜欢先和同学熟络;有人开学就开始规划考研,有人先享受校园生活——每个人的“时区”不一样,就像花不会同时开,你不用急着追上别人脚步,按自己的节奏走,反而更稳。
五、找“一点点支撑”,你不是一个人在走
其实身边的“小联结”很暖,和室友约着去食堂吃顿饭,聊聊“最近追的剧”,和班级同学一起去上课,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互动,也会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。人不是孤岛,也需要身边的小联结给予自己支撑。
新学期就像一本新书,开头可能有点生涩,但是慢慢读下去,会发现藏在细节里面的惊喜,不用让自己一开始就完美,允许自己慢慢适应校园生活,按照自己的节奏走,你对自己越宽容,就越能从容走进这个学期。加油!
编辑:马晨曦
初审:赵旭
复审:周婷
终审:陆明